[知識分享] 外包接案&授權合作 有何不同?

外包接案是台灣創作者與廠商普遍熟悉的商業合作模式之一,究竟外包接案與授權合作有什麼不同,又為什麼授權合作近年成為潮流使許多人趨之若鶩呢?

在「IP從0到1」的系列課程中,多位業界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他們對授權的專業觀點,筆者也從中分享幾點心得:


1.授「權」不賣斷
 外包與授權最明顯的差異,是權利交付的方式,一般來說外包的創作者會將著作財產權賣斷給出資者。授權則是將著作財產權中的部分權利(例如重製、散佈等)有限制的(例如時間,地點等)授權給出資者。

對於創作者來說,接外包是一種較短期、專案式的合作模式,但賣斷作品,或許會錯失一些衍生的商業機會,也有可能因為合約訂定的不明確,而產生一些智慧財產權的糾紛。
因此,一些經營內容式、或角色的創作者,開始走向圖像授權的合作模式。

2.豐富的且有法律保障的圖庫
對於需要出資購買圖像創作的公司行號來說,外包可以依照需求訂製創作內容。但有些時候,比起某個「特定」的圖案,一個專案可能更需要的是豐富的圖庫法律的保障(此圖案必需是正版,未來不會有法律糾紛的風險),以及更多的商業附加價值
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觸授權產業,學習如何在法律、行銷、與設計的考量下,正確運用圖像創作。

3.行銷資源的交換
在這個走向自媒體的時代,許多創作者不單是產出創意的人,同時也是意見領袖,或是擁有許多支持者的擁戴,這個與社群連結的紐帶增加了創作方的優勢,一些企業開始嘗試透過交換彼此的通路與社群資源,找到最佳的雙贏模式。

4.IP挾帶的內涵與價值
人類是喜歡聽故事的,授權模式更有利於創作者持續經營內容與價值,而這會持續的為受眾製造話題。一些IP甚至深化成一種品牌信仰或是社會定位,舉例來說:一位深耕環保議題的創作者,與一個以環保為品牌價值的企業進行商品授權合作,這樣商品上的圖案就不單只是一張「圖像」而是消費者能閱讀得懂的一種「語言及符號」,消費者甚至可以預見當自己使用這樣產品時,在旁人眼中,也同樣代表了自己重視環保的立場。

5.打群架的時代
當IP授權逐漸成為潮流,一些人開始發現當同時有許多同樣主題的商品在市面上流通時,能夠增加話題與銷量,甚至產生了商業展覽與主題快閃店。過去要生產這樣種類繁多的商品,需要一定的財力,但透過授權的方式,能使許多被授權商一起聯手,創造更大的效益與話題,為創作者、自己與其他被授權商,製造1+1大於2的成功局勢。


外包接案與授權合作可以說在目的上有著本質的不同,並不是所有的外包設計案都適合轉變成授權合作,但若是評估利弊後發現授權模式可是為雙方帶來更多,不妨嘗試看看,又或是可以先從了解「授權」開始,待明白了再做決定,最重要的永遠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
撰文者 臺灣創媒會